第二篇:
敬祖崇德:于家村于氏宗族调研记
于家村,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西南部,村子地处太行山东麓,房舍,街道就地取材,全部是由当地的石头垒成,因此称为石头村。于家村中大部分人都为于姓,据说是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的长孙于有道的后代,村内于氏宗祠中至今供奉着他的神主。这是一个于姓在村中占有95%人口的单姓村落,这是一个从成化年间延续至今的古村落。7月3日-4日,我们在老师的带队下前往于家石头村进行调研活动。短短两天,收获颇丰。
图一云顶线路快速检测中心调研师生合影
图二 俯瞰图
一 、于家石头村
于家村位于太行山东麓一地势较高、四面山岭围合的谷地之间,于氏族人依村北部阳坡之山势,用山石建屋成村。层峦叠嶂、群峰耸立的太行山,使于家村自建村起就较为闭塞。在调研中了解到村中一些古老风俗仍沿袭至今。比如:日常起居中有男左女右的观念;住房有父尊子卑的习俗:老人住上房,大儿在东厢房,二儿在西厢房;屋內有“青龙床”与“白虎床”之说等,在平原地区,这些观念早已不存。于家石头村有于氏宗祠,有白庙、观音阁、全神庙、真武庙、清凉阁等庙宇,庙中神像众多,至今香火不绝,这些在当今平原地区也较为少见。
不仅如此,在一路前行中,目之所及,皆就地取材,石质房屋,道路也由大块石子铺就。村子整体地势为西北高,东南低,巷子较窄,调研时觉得石子路着实硌脚。我不禁感叹,果然是“石头村”。我也注意到,村中没有骑自行车的村民,村民以步行为主,只有些骑摩托车的,想来也是因石路崎岖难行之故。于家村受地理环境影响,山多,石多,耕地少且交通不便,如何在这较为艰苦的环境中养育于氏代代子孙,这是于氏宗族需要时刻摆在首位解决的问题。
为了合理用水,于家村制定《柳池禁约》;为了保护林地,于氏族人订立《禁山林碑》……为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繁衍发展,于氏宗族订立了百余条族规村约,于家村民人人恪守公约,崇德知礼,这是于家村能发展至今,村民在日常行为规范上的制度保证。
图三 石头村村貌
二 、于氏宗族
两天调研中我们深入访谈了于密保、于元怀两位于氏族人。经两位老人介绍,我们得知,于家石头村之村名,就是因村中人自建村以来就以于氏为主而得名。村中的于氏族人都一致认为自己是历史上著名政治家、诗人于谦的长孙于有道的后代。于有道有五子,后世族人以五子分为五股,大股主要居住在官坊街附近,二股主要分布在村的西侧主干路的东西附近区域,三股早已迁走,四股主要分布在村子高处北坡上,五股则较为分散。现在村中,二股的人数最多,其次是大股,然后是四股,最后是五股,也因此,二股的辈分最低,五股的辈分较大。于氏族人称:二股的人普遍有能耐,读书人多,会做生意,因此住在村边,并且人越来越多。四股自明清以来负有保卫村庄的重要使命,村中高处北坡的有利地形地势为其提供方便。调研中,根据当地老乡指引,我们找到了四股村民曾经集体练武的地方。于家村的北坡、东岭、南山,于元怀老人称曾是抗战时敌占区与根据地的分割线,在北坡最高处建有青云寨和抗敌的墩台。
标识族人在于氏宗族中房派从属的“股”,在于家村中随处可见。村中的规约碑,庙宇祠堂修葺碑,在参与的人名前一般都标注属于几股。在于氏宗祠的正殿里,悬挂的祖布,按股来记录去世祖先的世系关系。在村中调研时,我有意询问每位被访者的“股”,每一位都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来自几股,甚至从数百里外的冀州嫁到村中的媳妇,也能准确地说出夫家所属哪股。可见,股的观念,深入人心。于家石头村,于氏族人虽对从属的“股”在日常生活中明确区分,但同根共祖的共同血缘关系,凝聚着于氏族人在石头村繁衍五百多年而不衰。在调研于氏宗祠时,我们看到了一棵旋柏,分为五杈,导游称此旋柏代表着于家五股子孙,齐心合力,敬祖崇德,族人和睦共处。
图四旋柏
三、于氏宗祠
图五于氏宗祠
于氏宗祠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头四合院。从外面看,石阶较高且窄,走上去还需略加小心。我猜测是否以这种设计来表达于氏子孙对先人的敬仰之情。于氏宗祠大门上方挂有一块黑绿色金字大匾,上书“于氏宗祠”四字,字体苍劲雄健,气宇轩昂。旁边挂有宫灯,两扇黑漆大门,门槛两边是石雕门墩,门板上横排着四行球面形圆钉。一进门,右手边墙上贴着红纸,上面写着新的一年出生的孩子姓名,这是向祖先送来添丁增口的喜报。此外,我还发现在祠堂正殿屋脊的左右两端各有一个鱼型雕刻,我猜“鱼”与 “于”同音,取谐音之意。两条鱼中间的八块龙砖,据导游说是最初修建祠堂的砖,砖上龙的图案,表达对龙的崇拜。
图六于氏宗祠屋脊
祠堂正殿内正中设有于有道神龛,龛内牌位两侧是四条透雕金龙,上捧一寿字,牌位正中刻有"始祖于府君讳有道配贾氏神主"金字。神龛两边分别悬挂着"五股"的祖布,每块祖布均以高过三米,宽过数米的白布制成。上端绘有彩色灵堂图案,下端绘有彩色牌坊图案;宽阔的中间部分,按世系关系由上向下排列着一代代去逝者的姓名。于氏家族每年年底都要将这一年去世的老人姓名写到祖布上,以便子孙追思祭拜。前方供桌两侧还各有一个谜语烛台,以表五股子孙的孝思。
图七于氏宗祠正殿内祖布 图八于氏宗祠内神龛、供桌、烛台等 图九敬祖崇德碑
四 、于氏谱书
此行我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最新修撰的于氏家谱书(2017版)。这次调研我们深入访谈的于元怀老人,是该谱书的重要编修人之一。2017版于氏家谱,先从故土、溯源、家园、修谱、归谱五个方面简要讲述了于氏宗族530年的发展史,之后将五股18400口于氏族人分五股分别记录在谱系图中。接下来的宗族文化,围绕于氏家族的特有文化展开,绘制了于氏祖坟示意图;记录五行相生的家铭;有神主牌位、家堂的概说;详细描绘了于家社火会;清晰记录了村中的重要碑刻;详述了于氏族人对宗祠、墓地的系统管理规定。从于氏家谱详尽的内容中,我们可以了解于氏族人为建设于家村世世代代的付出。
图九于元怀老人与2017年版《于氏家谱》
五 、调研有感
通过两天的调研,我收获颇丰。通过实地走访,调查口述,聆听老人们讲述于家村的故事,亲身查勘于家村的地理环境,感受于氏宗族独特的文化氛围,我们体会到于氏族热作为于谦的后代,始终保留着“做人清清白白立于世”的高贵品德。于家村,这个有着历史渊源的古村落,在当今社会发展下,仍保留着许多文化传统,是难能可贵的。敬祖崇德的观念是于家村几百年来绵延不息的根本原因。宗族依靠村落延续,村落也因宗族而发展。
在调研中,实际情况与预想总有差别,有时和村民攀谈,或许会偏离主题,有时不知该问什么,这多是前期准备不充分所致。有些老人不愿与我们过多交流,在第二天再访于氏宗祠时,我们遇到一位邻村的吴姓爷爷,他愿意为我们稍作讲解,却又不愿透露自己过多的信息,匆匆离去,留下尴尬的我们。于家村如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,空心化较为严重,村中人员以老幼妇孺为主,少数年轻人在当地的旅游公司服务,更多的青壮年则外出打工,有些老人也搬去了城里,如何找到我们想要的合适的访谈对象,是一个需要好好查询信息、好好规划的问题。
把课堂搬到山中村里,让自己走进历史现场,在实地调研中,体验、感悟历史文化,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,体会历史学的神奇之处,这是我们最好的历史探索之路。
图十 “敬祖崇德”
(供稿人:2020级历史2班赵玉青)